语文下学期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下学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下学期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关于数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3 、启发学生质疑,并联系自己的体验学习课文、
4 、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认真观察自然现象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天文知识比较难懂,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2、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一、揭示课题、
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有许许多多亮晶晶的星星,你们有谁数过星星吗?天上的星星数得清吗?在1900年以前,有个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喜欢数星星,他从小热爱天文,长大成了的天文学家,他就是我国汉朝的张衡(板书课题)、“数”是多音字,(用卡片让学生读“数学”、“数字”、“无数”、“数数”)“数星星”的“数”读shǔ,“数数”读shǔshù 、
二、读通全文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每字的读音、
2、学生轻声练读、依靠汉语拼音自己练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思考:
(1)全文有几个自然段?(6个)
(2)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
3、讨论、边读边想,自己练说,同桌互说,全班讨论
三、学习生字
1、引导自学、自学前4个生字:数、院、颗、闪、在书上画出由这4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数星星、院子、一颗、一闪、
2、检查、用卡片读生字和词语,指名个人读、齐读、分析、记忆字形,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偏旁和部件分析、记忆形、查字组词、
3、教写生字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看第一幅图(上下两部分)
思考:
(1)图上画的谁和谁?
(2)他们正在干什么?
(3)是什么时间?
(4)从人物服装上看是什么时候的事?
3、轻声自读
思考:
(1)晚上满天的星星是什么样的?画出描写星星多的句子来、比较课后作业第3题(1)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当学生都正确找到并画出描写星星多的句子后,通过课后作业题两个句子的比较,使学生深入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渗透“比喻句”的知识,让学生略知比喻句的作用、)
(2)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表示张衡动作的词有哪些?画出来、(要求学生自己找到并画出“坐、靠、仰、指、数”5个动词、还要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句话让学生深入体会张衡从小观察星星的浓厚兴趣和认真态度、抓住“一直”这个词,有它和去掉它,让学生反复读读,体会体会,加深理解、)
4、讨论、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想好之后将上面的问题一道题一道题讨论,可分别采用轻声自说、同桌互说、小组轮说的形式加强“说”的训练
5、朗读训练
(1)轻声自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范读、
(3)照老师的样子人人练读、
(4)指名读
五、课堂练习
1、用卡片指读4个生字、4个词语
2、抄写第一自然段
语文下学期教案 篇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及过草地的艰难困苦。
过程与方法:
1.抓住文中令人感动的情节,体会人物形象与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
2.体会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反映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在严酷的环境考验下,英雄的儿女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创造了人间奇迹。
2.教育学生学习红军战士为了救助战友、为了革命的胜利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l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l通过品析结尾处的“群燕南归”图,体会“三人行”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查找资料了解红军长征。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营造氛围。
(一)了解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
1.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代背景,尤其是红军过草地的情景。
2.教师出示一组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图片,以此加深学生的了解。
(二)回顾旧知,引出故事。
1.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哪些有关红军长征的课文,说一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2.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一个长征故事中,认识更多令我们感动的人物。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文,感知文本。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阅读提示
在反馈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力求用概括的语言、条理清晰地讲述。
(二)浏览读文,理清线索。
学生浏览读课文,思考:
1.本文是围绕什么来展开描写的?用一个字来概括。
2.文中几次写到了“行”?围绕“行”,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分别写出小标题。
(注:两个问题不要同时出示。出示第一个问题后,在引导学生说出“行”后,再出示第二个问题。)分别出示两个问题
3.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出示“三人行”的图示。
三、品析文本,感受人物精神。
(一)走近人物。
课文主要塑造了几个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原因。出示问题
学生交流中只要简单地说一说人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即可。
(二)走进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最令你感动的画面,并在旁边批注画面中是什么触动 ……此处隐藏28745个字……>一、资料导入:
1、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晏子的资料,谁来和我们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资料。
3、今天我们来看看晏子出使到楚国时发生了什么?
二、学生自读课文:
1、思考:这篇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哪些不同?
2、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
三、学习课文第一幕:
1、同学们发现这篇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了吗?
2、小结:这篇课文的形式很特别,是剧本。剧本首先要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根据事情的发展把故事分成几幕;有场景的介绍;故事的发展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推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剧本的一、二幕布。
3、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们觉得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楚王的傲慢无礼,目空一切。
5、练习分角色朗读。
6、楚王为什么要为难晏子?
四、学习课文第二幕:
1、过渡:楚王想好了要让晏子好好出丑,他如愿了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言。
2、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觉得晏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3、全班交流,领略晏子的沉着和论辩的机智。
4、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拓展延伸:
在小组里演一演这两幕
语文下学期教案 篇19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按照正确笔顺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3、感悟周总理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体会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是重点,感悟课文是难点。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周总理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周总理的课文,板书“关怀”。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反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2、再度课文,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读课文,全班参与评议。
(三)学习生字
1、组自主识字。
2、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样记住的。教师巡视。
3、出示生字小黑板指名认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怀周恩察握镜段;朗聚神灿烂幸福。
“恩段神灿烂”的韵母是前鼻音,“镜朗幸”的韵母是后鼻音,“周察神”的声母是翘舌音,指导学生把这些生字读准确。
4、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启发学生多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①熟字加偏旁认记:怀恩握灿烂。
②熟字去掉学过的偏旁认记:察。
③熟字换偏旁认记:神。
④编顺口溜或猜字谜的方式识记:
“竖撇横折钩,内藏土和口;翻开百家姓,这姓就是周。
“每一口人都有田,表示生活喜连连,家家户户过大年,把它倒贴门上边。
5、巩固识字。
①多种形式练读,反复与生字见面。
②小游戏,考考你。
③小组合作学习,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熟读课文
(四)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明之处。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疑问,小组内汇报。
3、全班交流。
4、再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理解“视察、聚精会神”两个词语。
5、分小组朗读,理解感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周总理对少年儿童的关怀,指导读出对周总理的热爱、怀念之情。
(五)拓展活动
讲关于周恩来的故事。
(六)作业
通过阅读课外书、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集关于周恩来的事迹。
(七)教后反思
语文下学期教案 篇20【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知识与技能>: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理解难点词语。
<过程与方法>:
在读和演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学重难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了解剧本的格式。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编排剧本。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