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大班教案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 篇1设计意图:
打击乐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为了更好的完成音乐活动,我设计一打击乐活动《快乐的椅子节奏》让幼儿体验集体合作打击乐器的快乐心情,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相互倾听的能力,以及相互协调的良好品德。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打击椅子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声响,尝试创编椅子图谱并进行演奏。
2、通过尝试、比较等方法选则与乐曲节奏较为合适的椅子打击乐方案。
3、体验用椅子进行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录音机、乐曲、节奏图谱、指挥棒、椅子图片、笔
经验准备:幼儿学过打击乐《巡逻兵进行曲》,已掌握X X|X X|X X|X O|。
X X X|X X X|、X O|X O|三种不同的节奏。
活动过程:
1、整体节奏练习,继续感知X X|X X|X X|X O|、X X X|X X X|、X O|X O|三种不同节奏。
(1)出示节奏图谱幼儿随乐曲做拍手动作。
(2)启发幼儿分别为三种节奏型创编身体动作并演奏。
2、探索的打击椅子各部位发出的声响,通过尝试、比较,选择与乐曲合适的打击部位匹配,创编椅子图谱演奏。
(1)出示乐器——椅子。探索打击椅子什么部位能发出声响。
(2)幼儿交流打击方法,教师用椅子图片进行记录,并创编椅子图谱。
①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跪在椅子的后面休息。
②教师记录幼儿的不同方法。
③全体幼儿随示范幼儿进行模仿。
④将不同地方法匹配至节奏中。
(3)幼儿根据椅子图谱进行演奏。
(4)通过探索、尝试、讨论、比较等方法,选择与乐曲节奏较合适的打击部位匹配。
(5)分组演奏。
3、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其他声音。
活动反思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其基本表现手段是旋律和节奏。而打击乐是根据乐曲来打击乐器,通过各种乐器给音乐配伴奏以使乐曲更动听。同时也能使幼儿通过乐器敲击来表达和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刚开始练习打击乐时最好选择节奏鲜明的乐曲,因为节奏特点明显的乐曲容易敲击出效果,如进行曲,这样便于幼儿掌握节奏特点。大班幼儿可选择4/4拍的乐曲。另外还可以结合孩子们所喜爱的乐曲。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感受、理解,主动学习和掌握节奏感。 教师可注意观察和发现孩子们平时爱唱的歌曲,从中选择适合打击配乐的乐曲。因为关注幼儿的兴趣,更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打击乐的积极性。以此来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大班教案 篇2宁波第一幼儿园:王玮 设计意图: 舞蹈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一直都受到幼儿的特别亲 ,生性好动的孩子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头、动腿、挥动小手。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力进一步提高,有时,他们已不满足于用绘画、色彩、形体动作等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舞蹈中丰富多变的队形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这恰巧是幼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极少涉及的,于是,我选取脍炙人口的欧洲民间舞曲《单簧管波尔卡》作为音乐内容,在欣赏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把幼儿带入一个以队形变化表现音乐为主的舞蹈世界。通过活动,幼儿不仅能得到能力、知识上的提高,而且对幼儿团队协作性也是一次很好的练习。重点: 感受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并能根据其变化欢快地与同伴一起舞蹈。 难点: 听辩曲式结构变换集体队形。 解决: 1、借助图谱感受音乐。 2、多媒体欣赏丰富感性经验。
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基调,区分ABACA的曲式结构。 2、了解队形变化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尝试根据曲式结构变化舞蹈的队形。 3、体验与同伴一起跳集体舞的快乐。 工具与材料;
音乐图谱、各种队形图、多媒体、磁带等 过程: 一、音乐欣赏
1、纯音乐欣赏:这首曲子带给你的感觉?
2、再次欣赏:请幼儿用蹲和站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
3、借助图谱欣赏:进一步感受并标示ABACA结构。 二、国外集体舞欣赏 队形的变化 三、 创编《单簧管波尔卡》的队形
1、讨论队形变化
2、确定并明确队形的变化
3、第一次尝试
4、合着音乐进行地二次尝试
四、完整舞蹈 反思。
音乐活动设计:懒惰虫和勤快人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唱歌曲,感受和表现歌唱中的弱起节奏。
2、借助歌唱,动作表演和人际交流,体验和表现歌曲中的幽默。
3、大胆仿编歌词,产生对“懒惰虫”的否定情绪,知道要做勤劳的孩子。
活动准备:歌曲的图谱、一些幼儿劳动的图片若干、歌名
活动重点:能用诙谐有趣的的情绪、动作表现歌曲
活动难点:根据歌词内容能用不同情绪、节奏等表现歌曲。
活动过程:
一、进场律动《赶小鸟》——入座律动
二、创设情境,引出懒惰虫的形象。(布置好乱糟糟的场景)
师:这是怎么了?伸出我们勤快的小手,来整理一下吧!
这里刚才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变成这样了呢?一定有个懒惰虫,让我来找找吧!
二、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师清唱二遍,边唱边逐个指点幼儿,点到最后一幼儿问:“你是不是懒惰虫?”
2、引出歌曲的图谱。
师:看来这个懒惰虫不是你们,那是谁呢?她藏在哪里呢?……哦,找到了,原来在这里呢!
三、看图谱学唱歌曲
1、出示图谱,清唱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歌声回应)
2、我再来唱一遍,你们仔细听一听,然后告诉我听了这首歌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用肢体语言,边唱边表演有趣的动作)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听了这歌,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有点滑稽、好笑、幽默、有趣)
3、幼儿看图谱学唱
4、看谱慢速唱一遍(懒惰虫很懒,我们 ……此处隐藏4053个字……/p>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可以通过沙包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的跳、抛、踢、等多种能力,而且沙包对于农村幼儿来说也是非常熟悉的一种玩具,通过集体活动使幼儿之间分享不同的玩法,并从中体会快乐。在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自己寻找各种玩法,通过多角度开展运动,让幼儿运用不同方式去运动、去创造,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幼儿在活动中锻炼了体能,发展了抛、跳、接等能力。在个别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能及时组织几名幼儿协助解决,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之,本次活动可以说是成功的,幼儿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各种能力,又获得了不少的快乐。当然在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导致个别幼儿容易违反游戏规则,在以后的游戏中一定要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如果让我再次上这节课,我将会把这个游戏的组织权交给幼儿,使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
大班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思。
2、感受并学习用不同的动作、表情、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钢琴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好朋友》,进行发声练习。
孩子们,昨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小朋友就应该像歌曲里唱的那样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是不是?
二、理解并学习歌词。
(一)通过图谱,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今天早上,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说,他和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到底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图谱1(两个人面对面生气)
(1)他们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小结:原来两个人生气了。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
2、依次出示图谱2---6,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二)进一步熟悉歌词并学说歌词。
根据这两个小朋友发生的事,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叫《拉拉钩》,请你竖起耳朵先来听我说歌词。注意老师的语气哦。
1、教师完整说一遍歌词。
引导幼儿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
2、请幼儿跟学歌词。
××说的让我一听就知道他是生气了或是开心。
3、挑出单句,再次学说。
哪句说的不对,纠正后再学。
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一)教师清唱歌曲。
请你竖起耳朵,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二)教师再次范唱歌曲,体会间奏的作用。
小朋友发现没有?中间有一段是没有歌词的,是这首歌曲的间奏。间奏我们不唱,但是可以做动作。
(三)幼儿跟学歌曲。
1、幼儿跟学第一遍。
(1)提要求:间奏前面说的是他们生气了,你唱的要让我一听就知道你是生气了;后面的部分要让我听到你是很开心,好吗?
(2)教师小结:你们唱的真不错。但是有个地方学得不太好,请你再来听一听。
2、挑出单句,再次学唱。
注意及时纠正,教孩子们正确的唱法。
3、幼儿再次学唱歌曲。
提出更高要求,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再次学唱一两遍歌曲。
5、分组学唱歌曲(两组两遍)。
6、分组接唱歌曲(相互交换,两遍)。
四、创编舞蹈动作。
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学唱的这首歌,还能加入什么样的舞蹈动作呢?
(一)讨论:请你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动作。
(二)逐句请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创编出不同的舞蹈动作。
(三)集体进行表演唱。
请小朋友一起加上你的动作,边唱边表演吧。
(四)幼儿结伴进行表演唱两遍。
五、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学得真棒。如果在生活中,你和好朋友有矛盾了,生气了,就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拉拉钩的好办法和好,还做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去把这个好办法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
大班教案 篇5主题说明:
再过半年,大班孩子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第一次转折,时间已经很“近”了。就孩子而言,小学毕竟是一个陌生而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就教师而言,面临的则使如何为孩子解除疑惑,如何满足孩子热切的期望,并从身心发展的许多方面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
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需要适时适宜地为幼儿创设环境,给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为他们入小学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需要在活动中运用生动的形象和故事,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及时纠正,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合作精神、规则意识、自我服务等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走进小学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环境创设:
1、墙面创设“问题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想了解的有关小学的问题。
2、墙面创设“我眼中的小学”,幼儿将自己对小学的印象画出来。
3、活动室可创设一个“向往角”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小学校园,唤起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如:结构材料、大小纸盒及辅助材料等。
4、墙面布置幼儿与家长共同设计制作的“好苗苗”章。
家园共育:
1、家长可有意识地布置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2、告知家长为孩子入学准备所需培养的习惯,以便配合教育。
3、双休日督促孩子试着按作息表有规律地生活。
4、家长与孩子合作,用挂历纸做两至三根纸棒。
5、收集超市和餐馆的部分用品。(如:饮料罐、食品袋、糖果盒等。)6、家长与孩子一同设计并制作一个:好苗苗“章,参加班里的布置与评选活动。
区域活动:
生活区:
1、提供书包、大小不同的书和本子、铅笔盒、铅笔、橡皮、尺等学习用品,让幼儿尝试分类并有序地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品。
2、继续辨识自己和同伴的名字。
美工区:
1、提供彩泥、牙签、树叶、垫板等材料,引导幼儿进行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泥工活动。
2、引导幼儿制作《犟龟》的连环图书。
语言区:
1、提供角色头饰,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2、配对游戏:提供汉字卡片和相应的实物,让幼儿认字配对。
益智区:
1、提供各类棋,让幼儿自由结伴下棋。培养幼儿做事的坚持性。
2、提供长短不一的丝带、麦管、纸盒、绳子等物,让幼儿进行测量。
3、提供迷宫图,让孩子尝试走迷宫。
文档为doc格式